柏拉图是什么意思(柏拉)

今天给各位分享柏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柏拉图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球体属于柏拉体吗?

球体不属于柏拉体。因为柏拉图立体由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所以球体不属于柏拉体。在几何学中,凸正多面体,又称为柏拉图立体Platonic solid。柏拉图的朋友泰阿泰德告诉柏拉图这些立体,柏拉图便将这些立体写在蒂迈欧篇Timaeus内。

柏拉图立体的概念

柏拉图立体由规则的多边形组成。例如,正四面体中的等边三角形或者正立方体中的正方形。此外,每个顶点上的棱边数相同。世界上只有 5 种柏拉图立体,命名方式提示了它们各自有几个面。

正四面体,4 个正三角形组成 4 个面。

正六面体,6 个正方形组成 6 个面,即正立方体。

正八面体,8 个正三角形组成 8 个面。

正十二面体,12 个正五边形组成 12 个面。

正二十面体,20 个正三角形组成 20 个面。

为什么只有这 5 种柏拉图立体

这个问题乍看很复杂。为什么我用 60 个或 80 个正三角形不能构成一个封闭空间的立体,为什么正七边形也不行。

解答跟之前一样,非常简单。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柏拉图立体的顶点,一个顶点至少由 3 个侧面组成。正四面体、正立方体和正十二面体五边形正好是 3 个侧面组成一个顶点,正八面体是 4 个侧面,正二十面体则为 5 个侧面组成一个顶点。

除了这五个已知的柏拉图立体之外,没有其他的柏拉图立体。这个证明比毕达哥拉斯定理稍难理解一些,但是它让我们运用了空间思维。

请问柏拉书都有什么书,什么书是必看的代表作?拜托各位大神

柏拉图的著作(其中大多数都是对话录)曾经被以好几种不同方式出版过;因此对于柏拉图著作的命名和引用也有数种不同的方式。 分类柏拉图著作的传统方法之一是古希腊的四联剧分类法,这种方式被古希腊学者第欧根尼·拉尔修以及提庇留所指派的占星家所采用。 在下面的列表中的对话录若标示为(1)则表示学者们对柏拉图是否为作者尚没有共识,而标示为(2)的则是学者们通常同意柏拉图并非作者的对话录。没有标示的作品则通常被认为是柏拉图撰写的。 四联剧 I. 《伊壁鸠鲁篇》、《申辩篇》、《克力同篇》、《斐多篇》 II. 《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 《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会饮篇》、《斐德罗篇》 IV. 《阿奇拜得篇之一》(1)、《阿奇拜得篇之二》(2)、《希帕库篇》(2)、《竞争者篇》(2) V. 《塞革亚篇》(2)、《卡尔米德篇》、《拉凯斯篇》、《吕西斯篇》 VI. 《欧绪德谟篇》、《普罗泰戈拉篇》、《高尔吉亚篇》、《美诺篇》 VII. 《大希庇亚篇》(1)、《小希庇亚篇》、《伊安篇》、《美涅克塞努篇》 VIII. 《克利托芬篇》(1)、《理想国》、《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 IX. 《弥努斯篇》(2)、《法律篇》、《厄庇诺米篇》(2)、《书信篇》(1) 不在四联剧里的著作 剩下的著作虽然托名柏拉图为作者,但大多数在中世纪前便已被视为是伪作,因此不包含在四联剧内。这些著作被归类为Notheuomenoi(“假的”)或“伪书”。 《阿克西俄库篇》(2)、《德谟多库篇》(2)、《厄庇美尼德篇》(2)、《厄律克西亚篇》(2)、《西绪福篇》(2)、《弥冬篇》(2)、《阿尔孔篇》(2)、《弗阿凯人篇》(2)、《凯利冬篇》(2)、《赫伯多米篇》(2) 年代表 柏拉图对话录写成的确切时间依然未知,而且它们在日后是否曾被人编修窜改也无法确定。不过,依据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对话录里潜藏的语言资讯已经足以列出一个大略的年代表。这些对话录通常被分类为三个明显不同的时期,少数作品则被视为是在过渡期写成的,另外有一些则难以分类。将柏拉图著作翻译为德文的神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可能是第一个将柏拉图著作区分为三个时期的人,不过,他当时提出的排列顺序与现代学者提出的相当不同,且较倾向于以哲学理论而非年代分类,他宣称这样分类更符合柏拉图一生中的哲学思想发展。施莱马赫将对话录区分为: 奠基期:《斐多篇》、《吕西斯篇》、《普罗泰戈拉篇》、《拉凯斯篇》、《卡尔米德篇》、《伊壁鸠鲁篇》、《巴曼尼得斯篇》 转变期:《高尔吉亚篇》、《泰阿泰德篇》、《美诺篇》、《欧绪德谟篇》、《克堤拉斯篇》、《智士篇》、《政治家篇》、《会饮篇》、《斐多篇》、《菲力帕斯篇》 巅峰期:《理想国》(《克里底亚篇》、《蒂迈欧篇》、《法律篇》) 最后在括号里的三篇对话录则是未被施莱马赫翻译的部分,虽然其他未列出的十篇对话录(包括《伊安篇》等)也有被翻译,但都被施莱马赫视为是伪作。最后,施莱马赫主张《申辩篇》或者包括了《克力同篇》是苏格拉底的真实对话、而由柏拉图记载的。 英国的Lewis Campbell是第一个率先使用文体学(stylometry)证明以时期来分类柏拉图著作是可行的学者。 不过,许多以年代分类的排序依然具有高度争议性。现代学者通常同意的排序是如同以下的: 早期对话录 苏格拉底的角色都出现在这些对话录中,他们也都被视为真正代表了历史角度上的苏格拉底;因此这些对话录也被称为苏格拉底对话录。它们大多都是由苏格拉底讨论一个主题的对话构成的,通常是和伦理有关(友情、虔诚),并且有一个人担任贸然挑战苏格拉底的角色。在经过一连串的对话后,苏格拉底会证明那些挑战者对于辩论主题本身根本一无所知。这些对话录将结局交于读者决定谁才正确,这使得这些对话录具有“间接”的教学功能。这段时期也包括了一部分与苏格拉底审判和死刑有关的情节。 《申辩篇》 《克力同篇》 《卡尔米德篇》 《拉凯斯篇》 《吕西斯篇》 《伊壁鸠鲁篇》 《美涅克塞努篇》 《小希庇亚篇》 《伊安篇》 接下来几篇则被视为过渡期或转型期的对话录: 《高尔吉亚篇》 《普罗泰戈拉篇》 《美诺篇》 中期对话录 到了早期对话录的后期,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对话录中会开始公开一些他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正面的原则,这些通常被视为是柏拉图首次试图提出的自己的观点。这些原则中第一个出现的,宣称美德是一种智慧,同时没有人是自愿堕入邪恶的,这也有可能是苏格拉底自己的观点。中期的对话录最特殊之处,在于提出了知识是来自于理解那些从未改变的“形式”,同时对话也试著研究那种形式。而灵魂的不朽,和有关正义、美、真理的特定原则也在这段时期开始出现。《会饮篇》和《理想国》被视为是柏拉图中期对话录的最重要部分。 《欧绪德谟篇》 《克堤拉斯篇》 《斐多篇》 《斐德罗篇》 《会饮篇》 《理想国》 《泰阿泰德篇》 《巴曼尼得斯篇》 晚期对话录 《巴曼尼得斯篇》里出现了一系列对于“形式”理论的批判,这被广泛视为是象征柏拉图抛弃了这个理论。一些最近的研究(如Meinwald (1991))挑战了这种说法,因为在剩下的对话录中形式理论并没有就此消失,而只是换了一附面貌,以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事物来象征它们。苏格拉底在晚期对话录中也依然于讨论里保持重要角色。晚期对话录中新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辩证法,被称为“聚集和分割”,最值得注意的是例子是《智士篇》和《政治家篇》,并且在《斐德罗篇》里第一次公开展现。“聚集和分割”辩证法可以这样简单描述:对话者试图分辨事物间的共通点和差异点,以检验一个想法是否是事实。《智士篇》里的一些段落指出了这便是哲学家应该做的事,而且甚至在早期对话录中也是这样的。 晚期的对话录也可以观察出柏拉图思想的成熟期,对于许多早期对话录中讨论到的议题,柏拉图都透露了他的答案。许多学者们依然在研究关于这些议题的看法。晚期的作品被公认为是相当艰深而且具挑战性的哲学作品,与早期的对话录相较,晚期的作品通常更为严肃而且具逻辑性,但也经常对于问题的解答抱持保留态度,而不像早期作品里有系统地指出问题的答案。 《智士篇》 《政治家篇》 《菲力帕斯篇》 《蒂迈欧篇》 《克里底亚篇》 《法律篇》 不知道你具体要的是哪一种?就这么多吧...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顺口溜是什么?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顺口溜:黑社会(社会本位论)恐(孔德)吓(赫尔巴特)柏拉(柏拉图)图(涂尔干)。

其中,“黑”无实际含义;“社会”指的是社会本位论;“孔”指孔德;“赫”指赫尔巴特;“柏拉”指柏拉图;“涂”指涂尔干。

社会本位论的内容及影响:

1、内容:

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巴格莱、孔德等。

2、影响:

(1)打破了人生来就天然地具有真善美品质的神话,认为个人的发展都是后天社会化的结果;

(2)在某些方面割裂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内在联系,一味强调个人发展是社会化的结果,而忽视了社会要求还必须通过个体的认知和内化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体的社会素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社会本位论

关于柏拉和柏拉图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2-08-04 14:08:42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81
上一篇:西甲的西怎么写(西甲甲怎么写) 下一篇:法甲排名20212022(法甲排名)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