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宁村(古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宁,以及古宁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古宁塔在哪里?

宁古塔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宁古塔(满语:ᠨᡳᠩᡤᡠᡨᠠ,转写:ningguta)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

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后来其辖域缩小,有旧城遗址。

扩展资料

宁古塔地理环境:宁古塔辖界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哈尔滨以南、以东皆归其统。随着设厅,疆土逐渐减少。作为国防重镇的宁古塔,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因此宁古塔与盛京齐名。

宁古塔古城原在今海林县旧街古城村附近,清太宗皇太极建国号大清后,任命吴巴海为镇守宁古塔副都统,前后共有73任。

由于宁古塔处于边塞要冲,光绪八年(1882)任容山为副都统,光绪九年(1883)另设钦差大臣一员,此员为吴大澄,是清末洋务派著名人物。光绪九年容山重修宁古塔城墙,胡适父亲胡传为其代撰《重修牙城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古塔

古宁浑迪远景区

古宁浑迪远景区位于查干诺尔盆地的西南部,即古宁浑迪一带。矿化岩层埋深较浅,氧化带岩石局部出露于地表形成“漂白岩石带”。含矿目的层中褐铁矿化、后生蚀变现象明显,其中蚀变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古宁浑迪远景区中,已知的106铀矿点已有一定的矿化规模,其中地表矿化体的铀含量高达0.089%,最低质量分数为0.016%,长约300m,宽约200~250m,厚度约为2~3m。本区控矿岩相为冲积扇体中的辫状河河道亚相(冯明月,1999),并发育有明显的后生氧化、蚀变。地下水中铀含量均大于50μg/l,最高可达137μg/l。氡氧化探联测表明,该区为高氡低氧带,而且双频激电测量也显示出深部矿化的存在。从成因上来看,本区为潜水氧化带型中的基底式古河道型,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根据 Eh-4电阻率法物探测量成果,从整体上来看,矿化砂砾岩层的厚度较大,底部为基底中酸性火山岩系或花岗斑岩体,可以构成矿化层的底部隔水层(图 6-10)。经钻探揭露,这一地区的矿化层埋藏较浅,主要介于20~100 m之间,在成矿类型上应属于潜水氧化带底部式古河道型。含矿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含砾中-粗砂岩,控矿岩相属于冲积扇体中的辫状河道亚相。由剖面电阻率断面图可以看出,该剖面的沉积特点按基底的起伏变化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0~1000 m 测线,在 40 m 深度以上为砂砾岩,局部地段可能仅有 20 m 左右,或是因含水丰富而使得电阻率值变小;40~100 m深度,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基底为花岗岩,深度约在140 m。另外,在基底之上可能还有一层砂岩或砂砾岩,厚度较大,约为 20 m。1000~2600 m测线,地层呈两端稍凸中间稍凹的形态,其形状非常像一条古河道,沉积厚度两侧薄、中间厚,地层由两侧向中心倾斜。该地段内地层沉积的特点,首先地表为一层砂砾岩,最厚处约60 m;其下部为以泥岩和粉砂岩为主的地层,厚度大约为70 m;再下面可能还是一套砂岩或砂砾岩,埋藏深度范围为120~200 m;最底层为花岗岩基底,深度约为200 m。在电阻率断面图上还可发现,以剖面的2400 m处测点为界,剖面两侧的地层倾向相反,有可能是冲积扇的不对称两翼所致。2600~4200 m测线,在4000 m测点以北的地表明显出现一高阻层,这是玄武岩盖层的反映。其余地段内的电阻率非常低,一般小于 10Ω·m,反映的可能是粉砂岩或泥岩,并且越往北越厚。在粉砂岩或泥岩下面应有一层砂砾岩。另外,由电阻率断面图可清晰看到,在本地段内基底由西南向北东急剧加深,剖面北部的基底深度可能已超过500 m。由此看来,在古宁浑迪地段靠近蚀源区的部位其岩性及埋藏深度对铀成矿作用均有利,而远离蚀源区则有利岩性埋藏深度变深,不利于铀成矿作用的进行。

图6-10 古宁浑迪地段Ⅱ剖面Eh-4电阻率(Ω·m)断面图

采用FD-3016快速测氡仪,在古宁浑迪地段共测量剖面共23条,测线总长26km,测点897个。在矿化区完成4条剖面,另有两条探索性剖面布置在异常区和未知区。其中,在异常区先以8km长的探索性剖面选定异常区段,进而确定了详测工作区段。已知区点距30m;异常区点距100m;未知区点距500m;异常区详测点距100m,线距200m。先在测点位置用直径0.02m钢钎打0.5m深的孔,钢钎拔起后,快速将专用取气管插入孔中。测氡仪接于取气管与抽气泵的入口端,打开气泵,测量土壤中的氡气,相继读取和记录其数值。为了保证测量质量,对有疑问的读数,在测点附近另打一孔进行重测,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可靠。

通过地下氡浓度的系统测量可知,测区内氡背景值较高,750计数/秒(cps)以下为背景值。若以1000cps为异常值底限,那么异常场在测区北侧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测区中东部则有两条异常带呈近南北向分布。北侧东西两端的异常开口朝北,并且没有封闭。异常值最高者位于东段转折处,高达2400cps(图6-11)。测区东侧的南北向异常条带,在地质图上,该高场带位于上第三系上新统玄武岩与第四系的边界靠第四系一侧。究其原因,由于玄武岩的覆盖,深部向上的氡气被封住,东部氡气玄武岩屏蔽而上不来。故此,玄武岩上方的氡气相对较低。而玄武岩边部,因扩散条件好,被封闭的氡气就大多从此处逸出;同时,由于草地杂草的根系对氡气有一定的储存作用,导致测量氡气相对较高。近东西向氡异常带,从地形看,该异常带与负地形相对应,接合地质条件可能受古河道控制。总之,已知的氡异常区带分布面积约4.0km2,如此大面积的异常,表明深部存在较好的铀矿化,因而古宁浑迪地段是有利的铀成矿远景区。

图6-11 古宁浑迪地段地面土壤中氡浓度等值线(cps)分布图

经过地面伽马能谱的系统测量,古宁浑迪地段的蚀源区和沉积区的岩石放射性强度底数平均值为30.7×106eU,平均均方差为2.3×106eU。该地段放射性强度一般为23×106~31×106eU,最高强度达56×106eU。经计算,沉积岩区放射性强度大于35.3×106eU的高场区面积约为48km2,强度大于37.6×106eU的高场异常区面积约为29.6km2(图6-12)。

图6-12 古宁浑迪地段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成果

其中,放射性异常几乎覆盖了含矿目的层——伊敏组所出露的范围,而且放射性异常区基本上分布于盆地边缘,即沉积区与蚀源区的接壤地带。这不仅表明目的层中发育的铀矿化属于外生后成成因,而且说明了活性铀主要来源于蚀源区母岩,可能的矿化部位距离蚀源区较近。考虑到古宁浑迪地段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沉积环境,因而其矿化赋存的有利沉积相应为冲积扇中的辫状河道亚相,加之目的层发育厚度不大、期间不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所以矿化成因类型应属潜水氧化带底部式古河道型。总之,从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成果来看,古宁浑迪地段应为查干诺尔盆地铀成矿远景区之一。

另外,在古宁浑迪地段还施工了7个验证钻孔,总工作量为954.28m,勘探线距为0.8~1.2km,孔距为0.4~0.6km。钻探工程所揭露的地质情况和矿化信息也支持了上述远景区划分和预测结论。按照砂岩型铀矿地质勘探规范,铀含量大于0.01%、且平方米铀量大于1kg/m2者为工业矿体;铀含量大于0.01%、但平方米铀量不足1kg/m2者为铀矿化;铀含量在0.005%~0.01%之间者为铀异常;铀含量在0.002%~0.005%之间者为增高场。依据上述划分铀的质量分数级别方案,古宁浑迪地段4个钻孔中的ZK441-23孔为矿化孔,共有两层矿化,厚度均为0.4m,平均质量分数0.0128%;ZK417-23孔、ZK401-23孔和ZK385-23孔为异常孔,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053%、0.0056%和0.0065%(表6-6)。其中,ZK441-23钻孔还发育有4段异常,埋藏深度分别为17.50~20.15m、27.50~27.90m、53.85~55.20m、59.00~60.90m,异常段厚度分别为2.60m、0.40m、1.35m、1.90m,对应的铀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065%、0.0061%、0.0071%和0.0052%;ZK417-23钻孔共发育有两段异常,埋藏深度分别为59.95~60.15m和61.20~61.45m,异常段厚度分别为0.20m和0.25m,对应的铀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053%和0.0052%;ZK401-23和ZK385-23钻孔各发育1段铀异常,埋藏深度分别为51.55~51.80m和101.20~102.40m,异常段厚度分别为0.25m和1.20m。

表6-6 古宁浑迪远景区钻孔矿化信息

从上述钻探揭露情况来看,该区控矿岩相为冲积扇体中的辫状河河道亚相,矿化赋存在基底之上。除ZK441-23钻孔揭露的矿化因后期构造抬生而出露于地表以外,其余异常段的埋深较浅,主要集中在50~110m之间,矿化成因类型属于潜水氧化带底部式古河道型(图6-13)。尤其需要指出的是,ZK401-23钻孔已揭示出了冲积扇中的辫状河道的边部,并且有较好的矿化显示,向西为辫状河道的主要位置,可能存在较好的矿化(体)。实际上,ZK441-23、ZK417-23和ZK385-23钻孔均揭露了该辫状河道的东南缘,并有较好的异常发育,所以,不仅该辫状河道的发育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应为一条含矿主河道。该河道距离蚀源区较近,大约2~3km,而且地表氧化作用十分强烈,褐铁矿化和蒙脱石化普遍发育,这与钻探揭露情况相吻合。因此,古宁浑迪地段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工作。

图6-13 古宁浑迪地段401勘探线铀矿化剖面图

徐州方言古宁毁了什么意思?

纳闷死了 担心死了(具体意思要看语境)

其余徐州发言有:

模搂(摸)

不搂=摆乎=倒鼓(玩)

搁吱(用手或其它东西碰人的痒处)

撩才(找事)

眯搂眯搂(比画比画),

突搂地(拖着地走)

撒么撒么(看看,找找)

蹬歪=鼓拧

枯瓷(例:洋泥盆顶上东西洗不掉,拿铲子枯瓷一下.)

当央(中间)

将将(刚才)

才坏(毛病)

得儿不得儿(爽不爽)

验好=克模定形(第四声)(正好)

格把地=样齐地/散熊了(反义词)

夜摸黑儿(傍晚)

胳了拜子,腿肚子,手指盖子,胳绷子(脖子)

屋当门,堂屋,过底,锅屋,*毛子(建筑结构类)

藏饭,挺觉,爽爽(第四声,意思是吃完饭溜溜)(生活类)

白灰(熟石灰),洋灰(水泥),洋火(火柴),洋丁(丁)(建材类)

光光蜓(蜻蜓),爹搂龟儿(知了),歇虎子(壁虎),马路橛子(交警)(名称类)

我的咣当来----我的个天

跟跟----附近

古宁塔在清朝有多可怕?为何一听说要发配到古宁塔就崩溃了?

清朝宁古塔路程遥远,地理位置偏僻气候寒冷,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极寒流放之地,基本上所有的罪犯听到宁古塔就会极度崩溃。宁古塔在清朝属于军事要塞地点,当时设立只是为了防备沙俄一族侵犯,慢慢的发展成了流放之地。

一、偏远苦寒的肉体折磨

黑龙江地区本来就是寒冷的地区,可能一年四季都是冬季。在清朝对于流放的罪臣来说,他们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待遇,能吃上一口饭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在流放去宁古塔的路上,有点关系的他们的家人还能来送送行拿点吃的穿的,但大部分的罪犯都衣衫褴褛匆匆上路。刚开始或许他们还能忍受,但随着路程的行进,离家乡越来越远,气候条件也越来越差,可能在路上就会有人生病冻死,在古代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他们每天都要戴着枷锁或者脚烤需要靠步行去流放之地,长期的路程加上风餐露宿和环境的寒冷能走到宁古塔已经算命硬了。

二、精神层面的折磨

在清朝,在那些罪臣被抓之前,肯定也听过宁古塔各种各样的惨烈的传说,那个时候已经在心里耕种了宁古塔的可怕,在东窗事发之后,被流放宁古塔肯定内心深处崩溃的要命,在还没流放之前,内心对未知的恐惧和不断地胡思乱想更加折磨自己。在路上,想着离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远,荒山野岭饥一顿饱一顿,在对比自己流放之前的生活,肯定内心折磨死了,有可能路上还会有野兽出没,时不时还要担忧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得不说流放之刑的可怕之处。

未流放之前,流放之中,流放之地三个阶段都可以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就算成功的到达了宁古塔,到了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环境,他们又多久能成功的适应环境呢?宁古塔之可怕难以想象!

关于古宁和古宁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2-08-01 20:08:51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63
上一篇:solomon islands是哪个国家(solomon) 下一篇:西甲联赛纪录(巴萨西甲纪录)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